
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|浙江省中医院南浔分院
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向阳路166号
预诊台:0572-3019676 门诊综合服务中心:0572-3019250 预防接种:0572-3918142
313009
聊聊身体里的这类“石头”
时间:2025.04.08来源/作者:在人体精密的消化系统中,胆囊就像一座默默工作的“化学工厂”,储存着由肝脏分泌的胆汁。然而,当胆汁成分失衡时,这座工厂可能悄然产出“危险品”——胆结石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胆结石在我国发病率为0.9%到10.1%,平均5.6%,女性明显高于男性。
一、胆结石是如何形成的
胆结石(gallstones)又称胆石症(cholelithiasis),是指胆道系统,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,是一种常见病。
目前胆结石的形成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,但可以明确的是,以下这些情况会造成胆结石的发生:
1、胆汁中胆固醇过多
正常情况下,胆汁中的化学物质可以充分溶解肝脏排出的胆固醇;但是一旦肝脏排出的胆固醇量超过胆汁能溶解的水平,多余的胆固醇可能会形成结晶、最终变成结石。
2、胆汁中胆红素过多
胆红素是体内红细胞代谢的一种产物,肝脏在某些情况下会产出超量的胆红素,这些情况包括肝硬化、胆道感染和某些血液疾病。这些多余的胆红素会促使胆结石的形成。
3、胆囊不能正常排空
如果胆囊不能充分排空(如不吃早餐),胆汁的浓度会变得很高,这也促进了胆囊结石的形成。
按照结石的化学成分,胆囊结石分为以下三类:
1、胆固醇结石:
最常见的胆结石类型,包括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,结石常呈黄色。
2、胆色素结石:
以胆色素为主要成分的结石,结石常呈深棕色或黑色。
3、混合性结石:
这类结石由胆固醇、胆色素和钙盐等多种因素混合而成,颜色和形状根据混合比例不同而变化。混合性结石多发生在胆囊内,结合了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的特点。
最新研究表明,胆囊收缩功能障碍、肠道菌群紊乱、特定基因突变都可能参与结石形成,这解释了为何部分饮食健康者仍会患病。
二、胆结石的危险信号
约70%的胆结石患者长期无症状,但一旦出现以下表现需高度警惕:
1、胆绞痛:右上腹突发刀割样疼痛,常因结石卡在胆囊颈部引发痉挛。
2、黄疸与发热:提示结石掉入胆总管引发梗阻性黄疸或急性胆管炎。
3、胰腺炎:胆石移位至胰胆管交汇处可激活胰酶,导致致命性胰腺炎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夜间发作、进食油腻后加重的规律,是区别于胃痛的重要特征。超声检查作为首选诊断手段,准确率可达95%以上,必要时需结合CT或核磁共振。
三、胆结石患者在生活中有何注意事项
改变饮食习惯可能不能帮助患者完全摆脱症状,但一些生活方式调整的措施能够减轻症状、预防发作:
-
平衡摄入多种营养素
-
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
-
减少高胆固醇的摄入
-
避免极低卡路里饮食
-
规律运动
胆结石不仅是胆囊的局部病变,更是全身代谢紊乱的冰山一角。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,未来可能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通路或肠道菌群实现根本性预防。对于已患病者,科学认知结合个体化治疗,定能化解这颗藏在体内的“定时炸弹”。